前幾天,“高鐵售賣衛(wèi)生巾”事件廣受熱議。
有關“月經羞恥”的話題,在互聯網上掀起了新一波的討論熱潮。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(圖片來源:微博)
借此機會,七門想通過介紹一部女性單口喜劇,講講這些且舊且新、但也不得不聊的話題。
《米歇爾沃爾夫:玩笑秀》。
一場被網友調侃為“現代憨女人爭奪平等世界”的爆笑專場。
無孔不入的“杠精”
這場《玩笑秀》,從調侃網絡“杠精”開場。
“我發(fā)現這幾年,人們漸漸學會了一項技能,可以隨時隨地,因為任何原因任何事情對他人發(fā)火”。
米歇爾舉了一個關于水獺的段子——
在網上夸水獺可愛,結果被回復道“嘿,我之前也喜歡水獺,可我丈夫告訴我水獺會侵犯小海豹,我覺得你也應該知道這事......”
接著還給米歇爾留下了一句話:“做個好人”。
朋友們,是不是代入感撲面而來?從米歇爾喜歡水獺,到水獺喜歡侵犯小海豹,最后變成了米歇爾喜歡“侵犯”......
更廣義的“杠”,還體現在各種公共議題的討論上,比如墮胎。
米歇爾知道,如果在這個問題上被人抓住“把柄”的話,她就“小命不保了”。
畢竟,很多人覺得墮胎是絕對不可接受的,就算要墮胎,也只能是出于幾個特殊的原因。
但米歇爾卻覺得,墮胎是個人選擇,不應該被限制原因,也不應該成為“杠精”輸出觀點的戰(zhàn)場。
然而,不同社會身份的人,這個社會中的“聲量”卻是不同的。
比如米歇爾的富婆朋友——她至今都不理解為什么有人負擔不起醫(yī)療保險。
而米歇爾卻很清楚,“對于(很大一部分)婦女來說,得到產后護理已經是最困難的事情了”。
那些女性的“月經羞恥”
米歇爾發(fā)現,女性的許多需求總是被忽視的。
希望高鐵出售衛(wèi)生巾的女生,被小部分人指責“巨嬰行為”;
針對自己完全不了解的女性生理現象,甚至還有人說出“月經可以先憋著”......
對于這個話題,米歇爾的看法是——
人們似乎總是通過“萌噠噠”的語言來形容發(fā)生在女性身上的所有事情,從而掩蓋了女性的需求與窘境。
比如生孩子,“一個奇跡”。這是多么荒謬的概括啊。
“奇跡是睡前有一只腳,醒來發(fā)現有兩只腳”,是無任何痛苦和后遺癥,天上掉餡餅式的“出其不意”。女性生育的過程何嘗艱辛,怎能用這種宏大的詞匯去掩飾女性所經歷的一系列細密的痛苦呢?
別這樣說了,承認吧——“生孩子不是奇跡,是自然災害!”
還有形容月經的——“period”、"time of the month" 、“Aunt Flo”,對應著中文里的“例假”、“月經”、“大姨媽”,這些詞匯都不夠好。
米歇爾說,這玩意就應該叫“血淋淋的身體組織從洞里面流出來”!
因為只有這樣大家才會明白,痛經時女孩們的身體正在經歷什么,為什么需要休息。
否則,他們大概率還是會覺得:大姨媽來了,那不是你的私事嗎?
在米歇爾眼中,大家既希望通過“萌噠噠”的詞匯去構建“傳統”的女性形象;另一方面,又對女性那些不夠“雅”的生理現象避之不談、極力掩飾。
與“生育是一個奇跡”相應的是,許多人依舊不愿意直視月經和生育的“血腥”,甚至把這些生理現象視為“污穢的”、“不潔的”。
現在打開瀏覽器,還是可以搜到“月經會招鬼嗎”的迷惑提問;
而現在在便利店買衛(wèi)生巾,大部分店主還是會“貼心地”用黑色塑料袋包得嚴嚴實實。
(圖片來源:微博)
“大家第一次來月經是在學校嗎?”
米歇爾模仿著突然來月經時細聲細語的小女生,好像自己做了壞事一樣,偷偷摸摸地詢問身邊的女生,“你有衛(wèi)生巾、襪子、甚至是大號的創(chuàng)可貼嗎?”
更詭異的是,很多人在自己的家里都不敢大聲談論月經,即便沒有外人也要輕聲細語的,仿佛在進行神秘交易。
“我們在家里也要這么小聲說話嗎?是的,因為貓還在家里呢”。
米歇爾開玩笑詢問在場的觀眾,是否覺得一名女性這樣“大言不慚”地談論月經和生育很不妥?
她自嘲稱,自己在白宮記者會上就曾被這樣指責過:
“你太粗魯了,不像個女性。”
那“女性”應該是什么樣子的呢?
以召喚奇跡的方式完成生育,不會每月定期流血,更不會把這些“血腥”的內容搬到臺面上去講……
對此,米歇爾以“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”的方式:
“女性也可以很惡心——你看上的所有辣妹,大號的時候都猛得很”。
“把月經憋回去”的言論,何時消失?
專場中,米歇爾還帶著全場的觀眾腦洞大開了一把:
“如果男性來月經的話,女性會作何反應?”
在米歇爾的想象中,如果男性會來月經,衛(wèi)生棉的款式肯定會變多。
比如,棉線末端做成小超級英雄,“可以做成蜘蛛俠射出蛛絲”;或者有蝙蝠俠款式的,“蝙蝠俠臉變紅的時候,它就會從洞洞里出來!”
米歇爾調侃道,可以想象男性會因為衛(wèi)生棉聯名不同的超級英雄爭論不休——
“漫威和DC宇宙的英雄,怎么能出現在同一個盒子里呢?”
想象一下,兒子從浴室里出來,下面帶著血,爸爸在一旁振臂高呼:“第一滴血!”
“兒子!從今天開始你是一個男人了,這兩道血跡是你成熟的印記啊。”
“這是我爸爸傳給我的美國隊長牌衛(wèi)生棉,現在就交給你了”。
然而,“男性來月經”腦洞的反面,是現實中許多女性依舊受困于“月經羞恥”。
這是一場2019年的單口喜劇。三年后的今天,我們有變得更好嗎?
據觀察,有的公共衛(wèi)生間已經出現了免費的衛(wèi)生巾,而一些網友也曬出了公廁貼著的“如果有衛(wèi)生巾需要,請找保潔阿姨”的提示語。
(圖片來源:微博@不知名的小姬崽 抖音@原來是小雙)
除此之外,有專家開始呼吁衛(wèi)生巾免稅,微博上流傳起了各種各樣的衛(wèi)生巾公益活動。
今年夏天,蘇格蘭宣布將免費為女性提供計生用品......
(圖片來源:微博)
與此同時,我們也心知肚明:
依然有無數普通女孩正感受著新一輪的“初潮羞恥”,經歷著各式各樣的“月經窘境”......
知乎上曾有一個熱門討論,“關于女性的事情,哪些是你以前不知道的?”
其中甚至有一條留言是,“有女朋友之前,我一直在想衛(wèi)生巾廠商是怎么賺錢的,根本都不可能盈利的??!因為過去我一直以為女人一個月只用一片衛(wèi)生巾?!?/p>
(圖片來源:知乎)
于是,在米歇爾的段子里,女孩和媽媽在自己家里做賊般地傳遞著衛(wèi)生棉;
而在現實生活中,公共場所的女性輕聲細語地講著那句“你也來大姨媽了嗎?”
(圖片來源:豆瓣)
歐洲有些母系氏族,會把墓室墻壁全部涂成紅色。TA 們察覺到了月經與生育的聯系,聯想到“月經”或許就是孕育一切的生育之海。
你看,當“月經羞恥”困住你的時候,不妨換個思路想想——月經的背后,也可以是鮮活的生命和生存的韌性。
我們的身體是否“圣潔”,是否“骯臟”,為什么要把定義權交給別人呢?
(圖片來源:微博)
米歇爾那句“別再用萌噠噠的話描述女性的身體了’”的另一層含義是——
別再試圖定義女性了。
為什么偷偷摸摸談論生理現象就是“淑女的”,大方地放到臺面上就是“恬不知恥”?
何為粗魯,何為淑女,究竟是誰在定義你的感受和行為?
請把定義權,交還給女性自己。
作者:Preci
關鍵詞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