援朝女護士用嘴排尿,榮獲二等功遭受質(zhì)疑,秦基偉:我為她證明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1954年,編劇林杉終于完成了《上甘嶺》這部電影文學劇本,心里有些激動,剛想離開書桌休息一會,突然又想起了什么事情,又重新翻開劇本,提筆在最后的一頁,寫下了
衛(wèi)生員王清珍
就是王蘭的原型這幾個字。
隨著這部抗美援朝電影的上映,隨著"一條大河波浪寬,風吹稻花向兩岸······"歌聲傳遍祖國大地,人們一下子就記住了電影里的女主角,那個女衛(wèi)生員王蘭的名字,但對于王清珍卻知道的并不算多。
一
日軍的鐵蹄攻陷武漢之時,王清珍還不滿6歲,還是一個有些懵懂的小姑娘,為了躲避戰(zhàn)亂,不得不離開出生的故鄉(xiāng),跟隨父母到貴州威寧縣城定居,并隨后還算安穩(wěn)地度過了自己的青少年時光。
新中國成立前夕,云貴一帶匪患嚴重,經(jīng)常到處打家劫舍,濫殺無辜,當?shù)氐睦习傩丈钍芷浜?。才十五歲的王清珍,與同伴外出勞作時,被土匪盯上,想娶她過門,從此王家再無安寧之日,經(jīng)常要面對土匪的糾纏。
1950年,解放軍開赴威寧,奉命肅清當?shù)赝练宋溲b力量,以及國民黨的殘余部隊,看到解放軍戰(zhàn)士威風凜凜的行進步伐,守紀律,不打擾民眾的良好形象,王清珍看在眼里,心里非常向往參軍,但是因為年齡太小,部隊毫不客氣拒絕了她。
眼看解放軍又要開赴新的地區(qū),王清珍的父親急了,拉著王清珍的手找到部隊領導,說:"
你們走后,那些逃進深山老林的土匪,又會冒出來打我家女娃的主意,哪天不注意就會被擄了去,求求你們收下吧,就當給她一條生路。"
聽到王清珍的父親這樣說,部隊領導也有些無奈,經(jīng)過再三思考,以及在王清珍家人的堅持下,最終還是決定讓她加入解放軍,成了一名光榮的部隊女衛(wèi)生員。
二
1951年3月,剛剛參軍還沒多久的王清珍,在"雄赳赳,氣昂昂····"雄壯的軍歌聲中,跟隨第3批入朝部隊跨過鴨綠江,進入朝鮮境內(nèi),開始直面戰(zhàn)爭的殘酷,第一次接受任務就要護理三個血肉模糊的傷員,讓她一夜之間就成長了許多。
如今已是白發(fā)蒼蒼的
王清珍,
再一次接受媒體采訪時,動情地說:"
其實電影里王蘭的形象代表所有在前線救護的女戰(zhàn)士,并不是指某個特定的人,比起那些血灑疆場的前線志愿官兵來,他們才是最可愛的人,最值得尊敬的人!"
原本部隊的首長看她年紀小,又是參軍不久的新兵,抗美援朝的名單里并沒有寫她的名字,沒想到倔強的王清珍,拿起剪刀一下就剪掉了留了多年的長發(fā),自己直接跑到首長那里,問道:"為什么不讓她參加?"
聽說是因為年紀小的原因,王清珍極不服氣,追著首長死纏硬磨好幾天,最后首長實在拗不過她,只好答應她跟隨部隊入朝作戰(zhàn),正是無數(shù)像她這樣勇敢頑強的志愿軍戰(zhàn)士,讓戰(zhàn)爭勝利的天平早早就向我方一邊傾斜。
隨著朝鮮戰(zhàn)爭形勢發(fā)展越來越激烈,志愿軍傷員也越來越多,王清珍一個人就要負責照顧二三十多個傷病員,除了為他們擦洗傷口,換藥之外,有時還要給重傷員喂藥,有些無法自己嚼碎,王清珍只能用嘴巴嚼碎后,再喂給他們·····
一天深夜,從前線抬下來一位重傷員,腹部的腸子都快被炸出來了,但這位姓曹的排長意識還很清醒,雖然排尿異常困難,還有一些害羞不肯說,也不愿意王清珍為他解開褲子幫他排尿,王清珍一下子就急了。
"你連死都不怕,還怕什么羞?"
"放心吧曹排長,沒關(guān)系的,我們都是這樣被小王照料的。"
旁邊的戰(zhàn)友也開始勸說起來。
最后,曹排長還是聽從了安排,但是王清珍為他插上導尿管,由于受傷部位特殊,憋紅了臉也排不出尿來,這一下把王清珍給難住了。
"或許可以用嘴吸下導尿管,有利于排尿····",躺在角落里的戰(zhàn)友嘟囔了幾句。
王清珍還是聽見了,
看到因為傷口疼痛以及膀胱憋脹,臉上表情痛苦不已,并開始冒汗的曹排長,顧不了那么多了,這個只有十六七的小姑娘開始用嘴吸導尿管,一下,兩下,三下····終于排尿成功了!
曹排長這個上陣殺敵毫無懼意,飽經(jīng)生死考驗的大男人,不由感動得熱淚盈眶,嘴里一個勁地感謝王清珍
。但她微笑著回答,這是我們女衛(wèi)生員的指責。
年輕的王清珍有一把好嗓子,一有空就會輪流到各個坑道山洞里,給那些傷病員唱歌,用歌聲去愉悅他們的心情,撫慰他們失落焦慮的心理,盡可能的活躍大家的氣氛,鼓舞同志們的士氣,受到了大家的熱烈歡迎。
三
1952年10月14日,第三次戰(zhàn)役打響,志愿軍女護士王清珍跟隨前線部隊參加了多次戰(zhàn)斗,再一次對零號戰(zhàn)地的激烈戰(zhàn)斗中,為了避免戰(zhàn)友們更多犧牲,烈士黃繼光同志舍身堵槍眼,壯烈犧牲在前線陣地。
當時敵我雙方正處于激烈的拉鋸戰(zhàn)階段,槍林彈雨、炮火不停的情況下,很難把黃繼光同志的遺體運回來,直到他犧牲3天后,瞅準戰(zhàn)斗間歇,三個女衛(wèi)生員王清珍,官羽姿、陳娟和一名男戰(zhàn)士,才最終偷偷地把烈士遺體抬回來。
在寒冷低溫的冬季,黃繼光烈士的遺體依然保持原有的姿勢,雙手高舉,怒目圓睜,胸腔已經(jīng)被打穿,變成一個很大的血洞,鮮血和志愿軍軍服黏在一起,根本就無法脫下來,只
能用溫水把烈士的臉擦干凈后,再把溫水慢慢浸泡各個身體部位,泡軟以后,再含著眼淚一塊一塊把衣服從烈士身體上剪下來,
最難的還是給黃繼光烈士遺體穿新衣服時,高高舉起的手臂,想盡所有辦法也放不下來,大家只能輪流燒水,再把燙熱的毛巾一直不停的敷,一天一夜后,才感覺烈士遺體有些暖和了,然后才慢慢把他的手臂放下來,順利給他換上新軍服,送上前來接他回國的車上。
多年后,王清珍對這件事依然記憶猶新,她說,那年的冬天那么冷,但她的心一次次被那些心愛的戰(zhàn)友所鼓舞,感覺身體一直都處于熱血沸騰的狀態(tài),自己能做的就是盡最大努力照顧他們,讓他們可以安心地養(yǎng)好自己的身體。
四
上甘嶺戰(zhàn)役結(jié)束后,王清珍極其出色的工作表現(xiàn),贏得了大家的一致肯定,上級為她申請了三等功,但是經(jīng)過研究決定后,中國人民志愿軍總部決定授予王清珍二等功,并頒發(fā)了榮譽勛章,這同時也讓王清珍覺得自己身上的擔子更重了。
不過,這件事情也有一些同志對此次表彰有所質(zhì)疑,雖然沒有公開反對,但私底下有一些竊竊私語,認為是不是把功勞記大了一些。后來,開國中將秦基偉知道了這件事后,對有些同志進行了批評,特意將這件事寫進自己的回憶錄作證。
秦基偉這位多年南征北戰(zhàn),出生入死的將軍,沉痛傷感的回憶了當時的戰(zhàn)斗場景,在在回憶錄這樣描述到自己的部下:
還有一個女戰(zhàn)士使我印象至深,一個人在坑道病房里,負責照顧二十多個重傷員,喂藥、喂飯、換藥、還要背傷員出去解大小便。
有個傷員嘴巴化膿,不能咀嚼,她先把飯嚼了,像大人喂小孩一樣,一口一口地喂到戰(zhàn)友的嘴里,還有一個腹部重傷的傷員不能動彈,躺著解不了大小便,十分痛苦,這個姑娘為了解除戰(zhàn)友的痛苦,幫助傷員排尿,令人肅然起敬。
她叫王清珍,是個鐵路工人的女兒,還不到18歲。
王清珍這些感人的事跡,也讓她后來的丈夫劉煥杰受到了極大的震撼,心里非常想認識這樣一位偉大無私的女性,認為自己要是可以與王清珍牽手,此生足矣。
沒想到,劉煥杰的心思被師后勤部的張正偉看出來,在他的撮合下,讓劉煥杰和王清珍結(jié)下了一生的情緣。
五
劉煥杰高大英俊,平時不愛說話,但精明能干,對工作十分負責。當時擔任戰(zhàn)地醫(yī)院正股長,比王清珍大十二歲,從業(yè)務上來說,還是王清珍的上級,其實王清珍對他有印象,有一次還到劉煥杰那里開過處方拿過藥。
回憶起與劉煥杰的第一次約會,那天王清珍先到,看到劉煥杰過來了,她雙腳一并,給他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,隨后,互有好感的兩個人就親切的交談起來,因為是在戰(zhàn)火紛飛的前沿陣地,兩顆心的距離很快就越走越近了。
沒有少女的羞澀,也沒有初戀時的復雜心理,因為共同偉大的事業(yè),有共同的革命情感,也有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,第一次約會過后,兩人就向上級組織寫了一份結(jié)婚報告,看起來草率,但是最后兩人卻互相信賴的走完了一輩子。
1953年10月25日,中國人民志愿軍三周年出國紀念日,王清珍和劉煥杰兩人在防空洞里舉行了簡單的婚禮,度過了一個甜蜜的夜晚后,因為各自的工作還很繁忙,第二天又分別打好行裝,回到戰(zhàn)友們的身邊,堅守自己的崗位。
1954年,王清珍已經(jīng)在朝鮮生活工作了三年半,經(jīng)歷了數(shù)次大小戰(zhàn)役的洗禮,奉命隨部隊一起回國。此時的她,早已是一名具有鋼鐵般意志的女解放軍戰(zhàn)士,告別了初來時的青澀和稚嫩,有了自己崇高的革命信仰。
到了1958年,因為王清珍積極響應祖國的號召,轉(zhuǎn)業(yè)到北京東城區(qū)科威醫(yī)療器械廠,當了一名最普通工人,隨后不久,由于上級組織安排,也出席了一些全國性的大會,上臺講述自己的戰(zhàn)爭親身經(jīng)歷,以及自己的感悟和經(jīng)驗。
因工作需要,她于六十年代末,重新穿上了軍裝,一直到1982年在第十五軍衛(wèi)生處副處長的崗位上退休。也可以說,王清珍把自己的一生最美好的年華,都無私奉獻給了心愛的祖國,這片她熱愛的土地·····
事實上,在整個朝鮮戰(zhàn)爭當中,所有后勤保障人員的付出是相當巨大的。對此,彭德懷元帥曾經(jīng)特別強調(diào)了這一點,曾經(jīng)鏗鏘有力地說了一句話:朝鮮戰(zhàn)爭的勝利,有一半的功勞屬于后勤人員。
六
如今,王清珍雖然滿頭銀絲,但是依然身體硬朗,精神矍鑠,與人交流依然健談,退休后生活,輕松而又休閑,平時就是種花養(yǎng)菜,平靜地過著普通人的日子,與老伴劉煥杰老人,一起過著幸福的晚年生活。
那段曾經(jīng)激情燃燒的崢嶸歲月,并沒有隨著時間流逝而淡去。從1992年開始,王
清珍就與其他幾名上甘嶺英雄,一起深入到孝感的學校、工廠、農(nóng)村等地方,做了百余場報告,用親身經(jīng)歷教育新一代,傳遞上甘嶺的精神。
因為有那種永生難忘的革命情誼,曾經(jīng)的那些老戰(zhàn)友們,只要生病了,還喜歡找王清珍看,彼此的信任,共同的信仰,讓他們結(jié)下了此生難忘的情誼。
湖北孝感區(qū)附近的許多學校特邀王清珍當校外輔導員,對此她從未推脫過,也從來沒有索要報酬,全部是義務行為。王清珍老人常說,自己年齡大了,能夠給下一代講講老一輩的革命故事,自己心里也非常高興。
希望他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,也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,同時也可以奉獻自己的才華,讓中國以后更加的繁榮昌盛,實現(xiàn)共同的中國夢!
說起這些,王清珍老人會格外興奮和激動,有時還會眼含熱淚,仿佛記憶一下子就回到了那個
戰(zhàn)火紛飛的年代,戰(zhàn)友們無所畏懼沖向敵人,無數(shù)的中華兒女為了自己心愛的祖國前仆后繼,從不畏懼!敢面對任何挑釁的敵人,從來不會后退半步,因為這是一個英雄的國度!!
關(guān)鍵詞: